瑜伽师地论(请问《瑜伽师地论》主要论的是什么呢?)

“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地,以瑜伽师用一切法为依缘故”,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瑜伽师用来修行、观行的对象。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瑜伽师地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瑜伽师地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请问《瑜伽师地论》主要论的是什么呢?
  2. 瑜伽师地论原文及译文
  3. 《瑜伽师地论》和《大智度论》分别主要讲什么内容?
  4. 瑜伽师地论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5. 《瑜伽师地论》作者何人?

一、请问《瑜伽师地论》主要论的是什么呢?

“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地,以瑜伽师用一切法为依缘故”,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瑜伽师用来修行、观行的对象。修习种种观行的僧侣,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

是为了平等利益有情,令三界有情“有种性或无种性”,即不论想成佛者或是不想成佛而只想修人天善福者,依照此论修行都可各获己益,令具有“菩萨心性修行者”能遍于诸乘之文义行果;

生起善巧方便的智慧、断除一切障碍、修学一切善法、证佛菩提,穷未来际,自利利他永无止尽,故本论是佛教修行者,欲修行迈向成佛之道所必须依循的根本大论,亦是唐朝西行取经求法之最大要因。

《瑜伽师地论》可以说是最殊胜、全面性、有次第的介绍佛学与佛法。它并非佛学概论,而是一部很详细、很深入性开示佛法的论典,这部根本论著含盖三乘理事圆融的修行次第,以此修行才能圆满佛道52位阶的修证。

其范围涵盖“害怕生死转回、急于解脱出离三界”的声闻小乘佛法、缘觉的中乘佛法,以及“不畏生死、行菩萨道上求下化”的菩萨所修的大乘佛法;

因为众生对于修学佛法的发心、根器不同,而有三乘菩提的差异,如此对于深习佛法,尤其是对于修行这件事,特别是在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两方面,更符合佛所说的唯一佛乘而方便析出三乘菩提的原理;符合佛所说的正知正见,能够通达修行的终极道路。

章节

1、本地分,一卷至察橘枝五十卷。略广说明三乘根本十七地的意涵。内容可以归纳为境、行、果三相。

2、伍蔽摄抉择分,五十一卷至八十卷。抉择本地分十七地中的深隐要义。

3、摄释分,八十一卷至八。解说十七地中诸经的仪则。

4、摄分,八十三卷至八十四卷。解释十七地经典中诸法名义差别。

5、摄事分,八十五卷至一百卷。解释十败敏七地三藏中众要事义。

二、瑜伽师地论原文及译文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拖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改猛租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核兆十七。名为瑜伽师地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知空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眼是色余非色。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一切种子识。

三、《瑜伽师地论》和《大智度论》分别主要讲什么内容?

1、《瑜伽师地论》,又称《瑜伽论》、《十七地论》,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经典。

2、全书中心内容是,论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性质及其所依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所假现的现象;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

3、全书分五部分:本地分(1~50卷)、摄决择扒李分(50~80卷)、摄释分(81~82卷)、摄异门分(83~84卷)、摄事分(85~100卷)。释十七地有关三藏,特别是《杂阿含经》等众多要义。初明契经事,次明调伏事,后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为重点,后四分主要是解释其中的义理。

4、《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

5、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

扩展资料:

1、《大智度论》,是由龙树菩萨所造,姚秦弘始四年,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创译,至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大智度论》堪称龙树菩萨晚年名著,为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巨著。

2、《大智度论》全书所引经典极多,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论书,对佛教学说、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规制、僧伽弯纳等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经典、论书包含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及初期大乘之“法华”“华严”等诸经典,堪称“佛教百科全书”。

3、鸠摩罗什译本共一百卷,最初三十四卷是“大品般若初品”之注释,其后各卷则是节译,如果全部译出,或将超过千卷之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埋此没度百科-瑜伽师地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智度论

四、瑜伽师地论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瑜伽师地论 瑜伽释八页云: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故;名瑜伽师。或诸如来、证瑜伽满;随其所应,持此瑜伽、调化一切圣弟子等,令其次第修正行故;名瑜伽师。地、谓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摄义。燃戚是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为地。如龙马地。唯此中行;不出外故。或瑜伽师、依此处所,增长白法;故名为地。如稼穑地。或瑜伽师地所摄智、依此现行,依此增长;故名为地。如珍宝地。或瑜伽师、行在此中、受用白法;故名为地。如牛王地。或诸如来、名瑜伽师。平等智等、行在一切无戏论界无住涅槃瑜伽中故塌厅。是彼所摄,故名为地。或十七地、摄属一切瑜伽师故。如国王地。是故说名瑜伽师地。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欲令证得瑜伽师地而说此论,故以为名。如对法论。或复此论、无倒辩说瑜伽师地,故以为称。如十地称。或复此论、依止此地,故以为号。如水陆花。由是论名瑜伽皮衫陵师地。

五、《瑜伽师地论》作者何人?

更新1: 顽石(HA00703243)君:   感谢解答。但若将佛学看成一套唯识无神论哲学系统,再以知识论、解析学方法加以整理;则类似神迹显灵之事,实可排除矣。   从历史看,弥勒假如存在,只可称是一位精通佛理之人。至于《瑜伽论记》中传说,似乎难以令人入信。

《瑜伽师地论》

梵文Yogacaryabhumi Sastra,我国相传是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所造,藏地则说是无著菩萨所造。 首先,我们先谈一谈中国的传说。唐朝《瑜伽论记》(《遁伦记》)说:「慈氏菩萨随无著机。恒于夜分从知足天降于禅省。为说五论之颂。一瑜伽论。二分别观所名分别瑜伽论。三大庄严论。四辨中边。五金刚般若。于时门人或见光明不见相好不闻教授。或见相好不闻教法。或见闻者。然世代玄远名既湮灭。唯有无著天人共知感慈氏化餐受诸教。」这可见,《瑜伽师地论》不是无著转述弥勒菩萨,而是弥勒菩搭衫萨亲口宣说。 根据「玄奘以迟举来第一人」印顺老法师的考证,《瑜伽师地论》为弥勒菩萨造是较早的说法,而此论是世亲菩萨造乃较晚的说法。属读此论的朋友都知道,〈本地分〉(即我国古时所说的《十七地论》)讲到本有种姓(即无佛种姓者不能成佛);但此论的其它地方则不承认这说法,与无著的《摄大乘论》相合。印顺老法师认为,〈本地分〉为弥勒所造,其余则是无著所造。 很多学者也许不承认慈氏五论是天上的慈氏所造,而是人间一为名为弥勒所造的,或无著所造的。但是,若当时人间有一为叫弥勒的学者,为何并无记载?能说出这一部大论,是否应该很有名才对? 如说《瑜伽师地论》全部为无著所造,为何解释〈本地分〉的后半部论又推翻本有种姓论呢? 后学较偏向印顺老法师的讲法。但无论如何,《瑜伽师地论》中所讲述的修学次第,其细致度不是一般经论能比较的,当中〈声闻地〉对 *** 的详述更是一些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菩萨码枝碧地〉对菩萨的种种开遮持犯更比其它菩萨戒经讲得详细得多。只可昔,中国唯识学者多只对此论的〈菩萨地〉(犹其是〈真实义品〉)弘扬,其它的部分较不重视。我们须知〈菩萨地〉对禅修的部分只标出菩萨的独特之处,与〈声闻地〉相同的地方则从略。某些学习南传佛教的学者应为汉文佛教没有修习禅定的详细方法,此皆因他们没有读过《瑜伽师地论》。故此,欲要令汉文佛教兴盛,《瑜伽师地论》的学习与弘扬是很重要!

参考: 《瑜伽论记》卷一(释遁伦集) ;《摄大乘论讲记》印顺老法师著

《瑜伽师地论》是佛灭后九百年,无著菩萨传述弥勒菩萨,后来玄奘大师西游取经回中国再译为中文的。 无著如何可以传述兜率宫仍未现人间弥勒佛的法,其中有一故事。《新时代的佛法》是这样说的: 佛灭后九百年,(或作千年)北印度复有无著菩萨出现;初习小乘法。于离欲后屡修小乘的空观,总不得解脱;灰心丧志地起自杀恶念。 宾头卢尊者感知他的心事,从远方来,提示空观要诀,乃证三昧。然觉得这般境界只成一个无益大众的自了汉,真理当非如是,大心既发,渐与弥勒菩萨的慈性相应;每感身到兜率宫中听受弥勒开示;遂彻悟大乘空观正旨。 时以心得向四众宣说;众却视为绝无凭据不堪信仰的妄语。无著自知力量未足,更愿在人间讲堂中发见弥勒当众现身说法事迹,才能使大众信受不疑。 那种恳切的愿力迫出他的自心弥勒性,分量骤增。某夜方在阿逾阇国入观,真性大发,讲堂突变胜境。众见弥勒示现尊身,亲口诵出十七地经,随文解说实义,以后夜夜如是。历四个月才毕。 无著日间复为大众覆讲,在整理下制成一百卷价值甚高的瑜伽师地论。大众既亲证其事,自然无不悦服了。(见波薮槃豆传玄奘传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瑜伽师地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瑜伽师地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